险企增资发债扎堆,开年积极“补血”为哪般 听,新征程上的团结奋进之音——2023年全国两会“代表通道”“委员通道”回眸 李强总理首次答记者问释放哪些投资信号?基金经理眼中的投资机会 万达商业:齐界辞任董事长 肖广瑞获选接任 微视频|同心逐梦 共向未来 哈尔滨银行行长姚春和任职资格获批 又一基金发生巨额赎回,两机构持有份额占比超九成,“机构定制”背后喜忧参半 助力外贸保稳提质!江苏银行落地江苏首单数字人民币“苏贸贷” 海外压力释放,债市盘整延续 股票型FOF业绩下滑明显,主动基金2月增仓成长消费,部分重仓基金投向美元债资产 去年净利润-7.98亿元!连续多年盈利的工银安盛人寿为何陷亏损泥潭? 尴尬!两只基金想“续命”,有效表决加起来却不到10份……公司回应 新单保费大增,赴港投保回温!区域地位强化,港澳保险迎新机? 原油成本回落 px成本上涨 因违反存款准备金管理规定等12项案由,渤海银行被罚没超1700万元 3月14日财经早餐:硅谷银行倒闭刺激避险情绪升温,黄金创一个月新高,白银飙升超6% 每日金选|3天2板,容大感光回应公司光刻胶存在技术瓶颈;华中数控拟定增募资不超10亿元;牧原股份新能源业务有进展;东方中科并表净利同比大增407%,扣非亏损1个亿 最新数据!2022年财险公司盈利改善 但预计今年车险出险率提升 保险业投资端继续承压 本周又有两只新能源REITs将发行,公募REITs战配比例高引发关注 美国CPI秘籍是“交易弱数据”,一览全球186个国家/地区通胀排行榜 商用车市场正快速恢复:全年销量或可实现400万辆,出口成车企重要着力点 FDIC前主席敲警钟:继硅谷银行之后 还可能有更多银行倒下! 传递金融温度 共筑诚信消费环境 风口金选|硅谷银行破产连带伤害生物科技行业,百济神州、九安医疗、药明生物、康龙化成、凯莱英等港A股10余家公司紧急回应市场关切 三联锻造净利连升背离现金流 毛利率降新能源拓展不足 IPO观察|德馨食品:能从新茶饮供应商上市潮中“卷”出来吗? 元宇宙新鲜事|《可信虚拟人生成内容管理系统技术要求》标准制定工作启动 苹果内部对AR/VR头显发布时间仍存分歧 风口金选|五大维度考察六连板金海通,研发实力处于什么水平?二级市场为何热烈捧场? 拟发超700亿元!可转债发行升温,不惧市场震荡|掘金可转债① 火箭发射频频失败 日本专家甩锅:被中国“用意念干扰” 2023旷视企业业务合作伙伴大会 以场景创新促进AIoT规模化落地 AI好产品的三个关键是易决策、轻交付、好口碑 兴业银行武汉分行:反诈宣传进乡村 金融惠民暖人心 SVB危机余波未消 分析师们献上定心丸:对亚洲影响有限 汽车降价涟漪持续扩散,奇瑞集团全系跟进 日本期货市场报告(3月13日) 田洪良:3月13日主要货币短线操作指南 IPO观察 | “温氏家族”携筠诚和瑞“闯关”创业板:“收购项目”次年“爆雷”、发生安全事故致一名员工身亡、关联交易频发 维信诺:高端渗透与国产替代并进,手机OLED份额跃居全球前三 邦达亚洲: 欧洲央行加息预期升温 欧元冲击1.0700 国学金融讲师团:一周市场分析 3月13日汇市观潮:欧元、英镑和日元技术分析 ChatGPT带来的法律挑战 预期起伏,债市走强,“资产荒”行情再临?| 固收首席论市 春风送暖传书香,拼多多“为你读书”公益行动走进内蒙古赤峰 收评:两市走势分化沪指涨超1% 权重蓝筹纷纷走强 公募增配信用债,市场再现黑天鹅,硅谷银行破产波及债市 盘点硅谷银行破产危机始末:“黑天鹅”究竟是从哪里来? 靴子落地?西陇科学公司、子公司担保未及时披露再收交易所函件 当AIGC遇上元宇宙,一个双向奔赴的故事开始了……
您的位置:首页 >金融 >

险企增资发债扎堆,开年积极“补血”为哪般

险企密集“补血”进行时。3月13日,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自开年爱心人寿、国寿财险增资获批以来,又有包括太保财险、中再产险、利安人寿在内的多家险企通过增资、发债的方式“补血”。有数据显示,近五年险企平均每年增加注册资本431.60亿元,行业内险企注册资本不断增加、资本实力不断增强。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负债业务的增加、面对偿付能力提升的压力,险企资本补充的需求仍然旺盛。不过,增资、发债虽然可以短期内提升资本实力,长期来看,险企要推动改善自身的盈利能力,尤其是对于中小险企而言,还有待在自我“造血”能力上下功夫。

险企开年“补血”忙

今年以来,多家险企已通过增资、发债的方式补充资本。

3月8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太保财险变更注册资本的批复公告称,太保财险增加注册资本4.78亿元获批。本次增资后,太保财险的注册资本金由194.7亿元变更为199.48亿元。加之国寿财险年初获批增加注册资本90亿元、爱心人寿注册资本金由17亿元增资至20.2亿元获批,开年截至目前险企增资金额达百亿级。

2023年以来,还有利安人寿、中再产险等险企使用发债的方式补充资本。3月7日,利安人寿发布2023年资本补充债券(第一期) 募集说明书显示,公司2023年资本补充债券经江苏银保监局批准,拟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本期债券发行起始日为2023年3月10日,发行规模为10亿元人民币。

3月3日,银保监会发布批复同意中再产险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10年期可赎回资本补充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40亿元人民币。除了有增资动作外,1月9日,太保财险发行不超过100亿元规模10年期可赎回资本补充债券获银保监会批复。

整体而言,现有股东增资、引进新股东、发行资本补充债券、发行永续债等方式均为险企进行资本补充的主要方式。“一方面,险企可以通过自身的业务发展来增强资本金和自身实力,另外一方面可以借助外力,比如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对于不同渠道“补血”的区别,资深精算师徐昱琛表示,由于股东回报等因素,股权融资相对而言成本高,不过其好处在于不需要偿还。从债券融资来看,包括永续债、发债都会有利息成本,也有一定的偿还期限。

从增资这一“补血”渠道来看,除了增加了险企资本实力外,还可以达到满足偿付能力监管要求,甚至影响盈利能力。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长郝联峰在2023年1月撰文指出,2018-2022年,险企平均每年增加注册资本431.60亿元,随着注册资本增加和资本实力增强,险企承保能力不断增强,业务规模越来越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承保能力不足而被动分保、被动限制业务发展等情形。

“补血”需求依旧旺盛

在资本市场表现不佳的情况下,保险公司难以通过创利提升资本实力来匹配业务发展需要,便有了增资的旺盛需求。除业务扩张需要,“补血”还来源于“偿二代”二期新规落地对险企偿付能力造成的压力。

“随着一家险企业务发展,包括提升自身偿付能力的需要,险企会通过增资的方式来增强偿付能力。”对于2023年险企的“补血”需求,在徐昱琛看来,还是需要结合险企的业务发展来看,在一年5万亿元保费规模的大趋势下,整体而言,市场可能需要几百亿元甚至上千亿的资金规模。徐昱琛认为,从增资规模来看,2023年维持在几百亿元的规模可能性较大。

徐昱琛进一步表示,当前有多家公司正在实施或计划增发债券进行募资,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有更多的险企增发债券。

不过,从市场上来看,险企资本补充工具品种并不多,还有待进一步扩宽渠道。2022年发布的《关于保险公司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业内看来或将缓解险企“补血”焦虑。《通知》旨在推动险企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进一步拓宽保险公司资本补充渠道,徐昱琛此前对记者表示,《通知》开放了保险公司永续债的发行,在今年,保险公司发行永续债有望破冰。

虽然险企的资本补充需求旺盛,但就目前来看,中小险企的增资和发债仍具有一定的难度。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的《中国保险业风险评估报告2022》提到,当前,保险业对资本的需求持续增加。但从供给端看,社会资本进入保险业的意愿降低,外部资本供给减少。

徐昱琛表示,相对而言,大型险企更受市场青睐,不过,对于中小险企,如果通过发债的方式,买方有可能会担心其未来发展或后续的偿付能力状况。所以相对于大型险企而言,中小险企会出现“补血”遇冷的情况,这可能意味着中小险企更需要股东的支持。

此外,在依靠外源性资本工具补充资本需求的同时,改善自身盈利能力不可或缺。有业内人士指出,提升自身“造血”能力虽然不易,但这是一家险企良性循环发展的最理想状况。保险公司提升自身的造血功能主要是一方面调整业务结构,调减资本消耗大的业务,发展资本消耗小的业务;另一方面需要增强自身盈利能力来实现对资本的补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