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政策落地!“试管婴儿”费用可报销,杭州明年起实施,近千亿级市场空间打开,这些公司已布局 韩国合资公司称“亚洲的24节气”,欧莱雅中国致歉 金融举措靠前发力 全力推动经济回稳向上 欧版同款1.5T 30万内最美豪华SUV 奥迪Q3又进化了 恒丰银行强化与房地产企业战略合作 全力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复星医药:复必泰二价疫苗运抵港澳即将开打 全面覆盖奥密克戎病毒变异株 航天新征程|王亚平:把梦想绘入辽阔星河 自主 合资混动销量王PK 15万家用秦PLUS 轩逸该买谁 | 不服来怼 贵州茅台入选“2022企业ESG杰出社会责任实践案例” 时隔6年,银行系公募上新!5000亿城商行持股56%,拉开新牌照开放“序幕”? 多地上线官方房产租售平台,“去中介化”为何热度还不高? 降准后A股市场怎么走?潜伏跨年行情主线 被诉侵权案开庭 东方财富频陷知识产权诉讼 下周重磅事件一览:国内PMI公布;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就美国经济前景和就业市场发表讲话;个人养老金基金正式开售 和讯SGI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104.78%!盟升电子毛利率下降、应收账款攀升,经营隐患重重 航天新征程|神舟十四号乘组:中国空间站等你来出差! *ST泽达涉嫌欺诈发行,保荐机构东兴证券提示风险 苹果谷歌欲下架推特 马斯克:若别无选择将自己造手机 辣条涨价1元引发2亿亏损?卫龙继续冲刺港交所 风电融合概念升温,海风市场建设扩容,补贴催化深海化发展,这些标的有望受益 临时变卦引一字跌停,中天科技坑了哪些基金经理?神爱前、唐颐恒重仓其中,庆幸空仓的或正布局 风口再起!科技巨头集体布局脑机,千亿市场亟待开发,这一方向有望率先受益 南下资金本季首现周内净流出,港股强势反弹遇阻,资管巨头们正进出哪些股? 半年降近100万,还是难找“接盘侠”!杭州昔日网红盘成“烫手山芋”,中介:跌成了事故 2022快手财经科技年度峰会召开,解锁财经科技短视频与直播新风向 汇市周评:FED放缓升息预期美元回落,欧银加速升息预期欧元攀升 如何看待近期债市调整?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二十大精神在基层 | 接过红旗渠精神“接力棒”踏上新征程 乌市回应住宅楼火灾疑问 实录公布:火灾事发小区无铁丝捆绑问题,胡锡进:乌市最重要的是加快解封 半年降近100万,杭州网红板块二手房没有神话了 华夏银行拟45.2亿向第一大股东首钢集团定制购买北京数字科技大厦 豆粕期价连续反弹 是否将继续冲高 马斯克将生产手机?本人正面回应 中国银行与十家房企签署协议,提供意向性授信金额超6000亿元 把握观赛经济新商机 预售14万起 华为加持 海湾配色潮爆 风行雷霆独家新车开箱 六大行万亿授信哗哗流向房企 股份行紧随其后 卡塔尔世界杯,TMT行业能赚多少? 扛住抖音攻击 美团三季度扭亏为盈 期内利润12.2亿元 探寻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丨为什么它跨越万里来宠你? 二手车市场寒冬来了?|思维生活+ “贪玩游戏”运营商中旭未来港交所递表 上半年收入45.36亿元 个人养老金落地“开闸”:先行城市有哪些?如何购买?能减多少税? 中交地产:业绩变脸 股东减持忙 宁波远洋网上路演圆满完成 “亚洲领先区域物流服务商”未来可期 至暗时刻迎来曙光 房企获流动性支持 光明地产:截至10月24日累计对外担保总额58.73亿 联合国论坛共商数字化转型 快手分享技术普惠新模式 央行自12月5日降准0.25个百分点 李宇嘉:对企业放贷增加的积极性有提振作用 华发股份向华发集团收购华发物业36.88%股份 作价4.37亿元
您的位置:首页 >理财 >

重磅政策落地!“试管婴儿”费用可报销,杭州明年起实施,近千亿级市场空间打开,这些公司已布局

杭州明年起在特定医院接受“试管婴儿”治疗的参保人员,可获得最高3000元报销。

政策落地

杭州明年起“试管婴儿”费用可报销

据浙江日报,明年起,参加杭州市商业补充医疗保险“西湖益联保”的居民,在2023年度实施辅助生育的参保市民,将可获得最高3000元的报销。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疗保险报销政策落地。

具体报销方面,在杭州市范围内具有特定辅助生育资质的省、市三甲医疗机构治疗期间,接受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两项治疗的费用,“西湖益联保”给予一定限额的补助,其中胚胎培养费用报销限额为0.15万元/年,胚胎移植费用报销限额为0.15万元/年。

据介绍,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是辅助生育中的两个重要项目,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浙江省妇产科医院、邵逸夫医院等有资质的三甲医院,胚胎培养收费标准在每次2000元至6000元不等,胚胎移植收费标准在每次2000元左右。实施定向补助后,参保人的这两项治疗费用大部分将由“西湖益联保”承担。

“西湖益联保”是首款由杭州市医保局指导和支持,中国人寿、人保财险、泰康人寿、平安产险等共同承保的普惠型的医疗保险。截至11月22日,上线21天的2023年度“西湖益联保”参保人数突破300万人。

政策支持辅助生殖纳入医保

多地已有意向

今年8月17日,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等17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提出,指导地方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按程序纳入医保(含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此前,已有多地意向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今年2月,北京医保局曾发布通知,拟将门诊治疗中常见的宫腔内人工授精术、胚胎移植术等16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不过,该政策后面被暂缓执行,截至最新,北京地区辅助生殖纳入医保仍没有实施。

湖南省医保局今年5月回复称,将逐步探索将医保能承担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苏州市医保局今年也表示,适时将临床需求量大的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支付范畴。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今年也曾表示,积极推动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

除上述地方外,还有福建、江苏、广东、江西、四川等十几个省出台三胎实施政策,其中均提到辅助生殖。同时,江西、四川、湖北等地也发布过拟将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的消息。

此外,多地也适时发布促进生育等相关政策。上海、河北、河南、天津等12个省市都发布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2021-2025年)》,各省市都在《规划》中表示要增加人类辅助生殖服务机构的数量。

我国辅助生殖市场前景广阔

我国作为辅助生殖的新兴市场,其背后或存在百亿蓝海市场。

国家卫健委、中国人口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率从20年前的2.5%-3%攀升到近年的12%-15%左右,不孕不育者约有5000万人。

2022年,美国辅助生殖服务渗透率将达到32.5%,同时期中国辅助生殖服务渗透率仅为8.7%,较美国低23.8%,这也意味着未来30年,中国辅助生殖行业规模将不断扩大。

2020年,中国辅助生殖行业规模已经达到434.1亿元。伴随着中国不孕率上升、不孕夫妻数量增加及接受试管婴儿IVF意愿增强等因素影响,整体辅助生殖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快速增长。头豹数据报告显示,到2025年中国辅助生殖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854.3亿元。

开源证券研究所推算,2018-2023年的辅助生殖市场年复合率为9.64%,至2023年,试管婴儿市场规模有望增加到400亿元,长期有望突破千亿。

多家上市公司切入辅助生殖赛道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A股中,多家上市公司已切入辅助生殖赛道。麦迪科技(603990)去年与锦欣生殖签署战略合作,共同打造“锦欣-麦迪”旗舰生殖中心,此外,公司还通过收购海口玛丽医院有限公司布局辅助生殖领域。

国际医学在今年10月公告,下属医院——西安高新医院获批试运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试运行期限一年。

达嘉维康全资孙公司嘉辰医院已建设辅助生殖(IVF)中心,包括胚胎培养室、精液处理室、移植手术室、胚胎冷冻室。

汉商集团在2021年布局武汉同济生殖医院。同济生殖医院是国内领先辅助生殖机构,不仅拥有湖北省唯一的人类精子库,还是全国第一家获批的湖北省生育力保存中心。

除了上述直接拥有辅助生殖技术的医院外,还有国药现代、圣诺生物、双鹭药业(002038)、仙琚制药(002332)、共同药业等布局辅助生殖所需的药品及器械领域。

今年以来,辅助生殖相关概念股表现一般。汉商集团(600774)、达嘉维康等龙头跌幅超过20%,昌红科技(300151)、共同药业、圣诺生物等跌幅更是超过30%,仅麦迪科技一只个股年内逆市上涨超过20%。

从业绩上看,沃森生物(300142)、昌红科技、麦迪科技今年前三季度净利增幅超过20%,仙琚制药、重药控股(000950)、汉商集团等净利增幅超10%。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